7月3日,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中国分会主任黎炳森、秘书长陈靓与西南办公室主任李彦羲到访国际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党总支书记邓菲、副院长吴涛等热情接待,带领黎炳森一行三人参观了跨境商务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探讨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可行性。

合影
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为斯里兰卡-中国最重要的友好协会组织,致力于推动两国在社会、文化、教育和产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该协会的中国分会,经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授权,在中国香港、深圳、南宁三地设有常设办公室,是中国与斯里兰卡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分会主任黎丙森先生,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斯里兰卡站站长,是中国僧伽罗语的高级翻译,他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理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及其中国分会也积极探索与南亚等国家的多边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

参观跨境商务产教融合创新中心
在参观过程中,吴涛详细介绍了国际贸易学院的专业优势,国际贸易学院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院,拥有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关务与外贸服务五大专业,获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今年与企业共同成立了“新外贸数智融媒英才班”、“关务英才班”,校企导师共同管理学生日常学习、培训及真实企业项目运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交流现场
陈靓介绍斯里兰卡不仅以盛产优质红茶、璀璨宝石和天然橡胶而闻名遐迩,而且这些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然而,目前大部分出口仍以原材料形式为主,导致附加价值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展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为了助力斯里兰卡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中国分会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或能有效整合中斯两国的资源优势,为斯里兰卡的产品注入新的活力。黎炳森进一步阐述道,为了更全面地促进斯里兰卡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举办短期培训与学历班的形式,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学院的优质师资与专业资源,针对斯里兰卡的企业及在校学生,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短期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在品牌管理、市场营销与网络销售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可以积极吸引斯里兰卡的学生来华留学,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商业文化,从而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斯里兰卡的人力资源质量,也将为两国的长期友好合作奠定基础。
邓菲强调,在深化中斯两国合作,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斯里兰卡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应着重加强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以及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商领域的合作。斯里兰卡丰富的特色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校企合作培训斯里兰卡的学生和企业掌握跨境电商的运营技巧和市场策略,帮助他们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和销量。同时,中国电商平台的丰富资源和成功经验,也可以为斯里兰卡乃至南亚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电商产业的繁荣发展。
此次交流,加深了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中国分会与国际贸易学院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意愿,共同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斯里兰卡的产业升级与发展。国际贸易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教育资源,与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中国分会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斯两国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图片:吕欣蓉 一审一校:陈敬萍 二审二校:吴涛 三审三校: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