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升新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2025年9月27日,我院“丝路逐梦”辅导员工作室在大学路校区组织2025级新生开展应急救护专项培训。本次培训聚焦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核心技能,通过“理论精讲+实操演练+严格考核”的模式,让400多名新生系统掌握生命救援关键技术,为青春安全增添专业保障。

培训现场
培训伊始,南宁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以真实校园急救案例为切入点,深刻阐释了心脏骤停抢救“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结合多媒体课件与动画演示,讲师系统拆解了心肺复苏的操作逻辑,从判断意识、评估环境、呼救报警的前置流程,到胸外按压的精准位置、标准深度与频率,再到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动作要领,每一个技术参数都辅以细致说明。针对AED使用这一关键环节,讲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了“开机—贴片—分析—除颤”的标准化流程,特别强调:“AED 具备智能识别功能,即使是新手也能通过语音提示完成操作,无需担心误操作风险。”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的相关内容,消除了学生“不敢救、怕担责”的心理顾虑,强化了青年一代的生命责任意识。

同学们认真听讲
理论讲解结束后,培训现场迅速转为“实战训练场”。十余台高仿真急救模拟人与 AED 训练设备整齐排列,新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实操,专业讲师穿梭其间进行“一对一”指导。讲师针对按压姿势、呼吸配合等常见问题即时纠偏,确保每个动作都符合规范。在CPR与AED协同操作演练中,新生们完整模拟了从发现伤员到实施救援的全流程。“看似简单的按压动作,连续操作30次就已满头大汗,但想到这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就觉得必须练到标准。”2025级电子商务专业新生李奕奇同学擦着额头的汗珠说,在讲师指导下他已能连贯完成全套操作。

讲师讲解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培训尾声的技能考核环节,采用全流程操作的严格标准,全面检验新生的实战能力。考核现场,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环境评估、呼救、CPR操作与AED使用的完整流程,模拟假人通过智能系统实时反馈操作质量,按压深度、频率等关键指标未达标准则需重新考核。最终,全体参训新生均通过综合考核,不少同学表示将继续精进技能,未来希望参与校园急救志愿服务。

同学们进行实操考核
此次应急救护培训是我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特色课程。后续,我院“丝路逐梦”辅导员工作室将持续推进急救知识普及,用专业技能编织校园生命安全防护网。
(图:梁茜茜 陈嬉 一审一校:陈敬萍 二审二校:邓海涛 三审三校: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