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大学生讲思政课
作者:李新辅 陆华 时间:2022-07-06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学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格局,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本学期,党委书记谢云,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红,党委副书记青增计、副校长班克庆、副校长刘杰英、纪委书记甘忠、副校长蒋百平等校领导深入课堂,带头为学生讲授多个专题的《形势与政策》课。
在《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主题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往今来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坚定学生对党的全面领导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以《学精神 担使命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为主题的形策课将对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推向深入,学生系统地认识到这一次大会是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西新征程的大会;是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大会;是全区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是应对挑战、抢抓机遇的总体谋划;是着眼全局、展望未来的战略布局;是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全景图、路线图、施工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主题教学内容以“团结之源: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变化之巨:全面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成就”“长远之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教学逻辑,使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携手并肩、不懈奋斗,坚定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目标的信心。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题,讲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并作出重要部署,体现了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体现了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发开放引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教学主题作为本学期新增的“壮美广西”系列内容,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入领会广西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近年来,广西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加快构建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全力走活开放发展“新棋局"。目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广西正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力争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
《牢记嘱托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教学主题向学生阐明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前途光明。新时代大学生应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青春力量。广西不仅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而且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丰富,民族发展、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只要我们沿着正确方向、抱定必胜信念,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要牢记初心使命,满怀豪情壮志,不负时代,接续奋斗,以青春之我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篇章。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重要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全体思政教师更应将职责入心上肩,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贯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要求,想上好、能上好上好每一门、每一节思政课。

谢云书记为同学授课

王国红校长为同学授课
(审核:梁芷铭 摄影:梁芷铭 作者:李新辅 陆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