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3次集体备课(总第33期)

作者:蒋霞 时间:2024-11-14 点击数:

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11月11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学东路校区图书馆8楼报告厅顺利开展了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3次集体备课(总第33期)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燕主持,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

本次集体备课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四章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史》第一章,内容扎实,结构紧凑,涵盖了说课、示范课展示以及教师点评等环节。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负责《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章节的展示。首先由教师梁梦秋围绕此章节进行说课,接着教师陆华进行主题为《从里湖瑶乡朵努社区的蝶变读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课展示,教师于浩然进行主题为《扎根中华文化沃土 创新价值现代表达》的示范课展示,教师郭萍进行主题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课展示。最后由“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史”教研室的教师冯月围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章节进行说课。一个个生动而独具特色的教学现场充盈着各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

从里湖瑶乡朵努社区的蝶变读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课展示

《扎根中华文化沃土 创新价值现代表达》示范课展示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课展示

说课和示范课展示结束后,在各教研室内部,大家围绕教学设计、教学状态和教学特色等方面对现场授课教师进行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了五位老师的说课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就如何更好地在思政课中运用社会案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针对性的宝贵意见,一场围绕思政课程的学习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本次集体备课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由传统“单打独斗”的备课模式转变为“攥指成拳”的团队协作,共同聚焦关键问题,明确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凝聚思想的智慧,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校马院将继续强化集体备课,力求把深刻的道理转换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走向学生实际,语言通俗易懂,善于同时代对话,赢得学生认同,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推进理论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育人质量。

说课、示范课展示主讲教师合影


(撰稿:蒋霞 摄影:蒋霞 一审一校:杨芳芳 二审二校:张燕 三审三校:梁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