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数艺

青春技能在盛夏时绽放,青春理想在行动中践行——数字艺术学院顺利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数字艺术学院 编辑:龚积霞 作者:邓思雨 发布时间:2024-07-24 19:23:38 浏览量:

7月19日至22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数字艺术学院团总支书记谭丽君、辅导员陈杰、邓思雨、韦兆焯、黄芬铭,带领由20名青年学生组建的“基层服务践行团”赴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践行团出发前合影

美育课堂滋润小小童心。本次活动的第一站,践行团成员们来到广幼稚慧绿地幼儿园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五彩斑斓的颜色画出童年梦想,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志愿者们指导小朋友绘画

践行团与幼儿园小朋友合影留念

青春画笔绘就美丽乡村。第二站,践行团来到里建茶厂七队华侨居住地和上平社区,结合华侨文化、社区特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开展绘制墙绘、彩绘轮胎等活动。志愿者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炎炎烈日也抵挡不住他们的热情。从构图、调色、上色,再到沟边、精修,一面面单调、普通的白墙,一个个废弃、不起眼的轮胎,摇身一变成为了居民驻足观赏的宣传阵地。本次活动共绘制墙绘6幅,彩绘轮胎24个。

志愿者们在里建茶厂七队进行墙绘创作

里建茶厂七队的墙绘作品

践行团在里建茶厂七队完成墙绘后合影

志愿者们在上平社区进行墙绘创作

上平社区的墙绘作品

践行团在上平社区完成墙绘后合影

志愿者们正在彩绘废旧轮胎

践行团成员完成轮胎彩绘后合影留念

温暖慰问助力乡村发展。第三站,践行团来到武鸣区锣圩镇弄七村进行走访,实地了解弄七村的乡村振兴状况,同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村委班子座谈。弄七村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该村地处石漠化地区,属于广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村民们只能自产自足。践行团联合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平社区居委会、广幼稚慧绿地幼儿园,为村里的脱贫户送去大米、花生油、洗衣液、纸巾、面条等慰问品,用青春足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随后,践行团成员在驻村第一书记的陪同下,到村中在党50年老党员家中送温暖,聆听他的亲身经历和故事,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践行团与弄七村第一书记和村委委员开展座谈

践行团与弄七村第一书记、脱贫户代表合影

践行团成员代表到弄七村老党员家中走访慰问

老党员为践行团成员介绍自己家中的老物件

传承非遗之美,坚定理想信念。第四站,践行团在上平社区与归国华侨一起开展非遗剪纸等手工技艺活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活动中,践行团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侨民们一同感受非遗剪纸文化的魅力,从纸张折叠、图案绘制、裁剪到粘贴,看见一幅幅图案精致的剪纸作品在侨民们的手中成型,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活动最后,志愿者们还向侨民们进行普通话推广和消防安全知识宣讲,活动现场氛围热烈。

剪纸活动现场

践行团与侨民们合影留念

侨民们认真了解普通话推广和消防宣传知识

探访归国华侨,传承红色基因。第五站,实践团成员代表在上平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隆万鸣的陪同下,来到印尼归国华侨、在党50年党龄的老党员陈春生家中进行亲切交流,陈春生讲述了自己归国后的青春奋斗故事,为年轻一辈党员树立了良好典范。践行团成员深入了解他的入党初衷,探寻文化根脉,铸牢文化自信。

践行团走访归国华侨陈春生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也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重要举措,引导我院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同学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课堂学习的本领和技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展现青春作为,很好地体现了数艺学子“又红又专”的红匠精神。

 


(一审一校:龚积霞  二审二校:谭丽君  三审三校:黄恒拾  图片:叶军、邓思雨、陈月、陈文镕、朱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