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为文化遗产保护、民族工艺传承创新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数字艺术学院积极探索民族文化的现代传承发展机制,以数字化支持传承创新,以资源化促进多元发展。学院基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以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推广,非遗工艺技艺体验,科普研学活动为纽带,积极搭建民族文化交流推广平台,全面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2024年,学院面向我校师生、留学生、中小学校师生及家长开展了各类文化推广、工艺技艺体验、科普研学等系列活动及讲座30多场。
一、精彩纷呈的文化推广活动
数字艺术学院面向全校师生、留学生等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中国文化、民族文化推广及工艺技艺体验活动,分别有中国结工艺体验、皮雕工艺体验、掐丝珐琅工艺体验、蓝晒工艺体验、传统毛笔书法及国画体验活动等13场,200多师生参加。活动精彩纷呈,深受参与者的好评。

图1留学生参加中国结、皮雕工艺体验活动

图2留学生参加中国传统毛笔书法及国画体验活动

图3留学生、学校师生参加掐丝珐琅工艺体验活动

图4留学生、学校师生参加蓝晒、刻纸工艺体验活动
二、丰富多样的科普研学活动
学院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研学活动,有非遗剪纸、刻纸、制作纸雕灯、皮雕工艺体验、蓝晒工艺体验、油纸伞绘画体验、活字印刷工艺体验、动漫数位板绘画体验等11场活动,参与活动学生400多人次。研学活动丰富多样,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

图5中小学生非遗剪纸,刻纸、纸雕灯制作研学活动

图6中小学生皮雕工艺体验研学活动

图7中小学生蓝晒工艺、油纸伞工艺研学活动

图8中小学生活字印刷工艺、动漫数位板绘画研学体验活动
三、展现非遗魅力的大师技艺展示及文化讲座
数字艺术学学院面向学校师生、中小学生开展了广西瑶族铜鼓、贵州油纸伞、内蒙古皮雕、蓝晒工艺等文化讲座,并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宾阳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大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隆林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杨云大师,南宁非遗剪纸非遗传承人钟昀睿大师,“百年老金匠”原依镜老先生第三代传人李春光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贺珊珊等开展了非遗工艺技艺展示及讲座活动10余场,参与师生800多人。这一系列活动使参与的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非遗文化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提升公众对非遗工艺技艺的认识和关注,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图9 广西瑶族铜鼓文化讲座

图10 内蒙古皮雕、贵州油纸伞、蓝晒工艺讲座

图11大师非遗技艺展示及讲座
参与活动的师生及家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了非遗技艺的精妙及乐趣,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意义。活动的开展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了民族非遗技艺,还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助力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开展。
(一审一校:龚积霞 二审二校:谢娉婷 三审三校:黄恒拾 图片:董三甲、阮海、王曦、张冬冬、韦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