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10月24日下午,图书馆第18期“人文与美育学堂”在东盟校区师生活动中心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来自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国音乐团的陈子烁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民族音乐的专题分享,约300名在校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陈子烁首先从磬、箫、埙等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谈起,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同时,通过展示中国历代曲谱的特点,揭示出中国民族音乐难以承续的原因,并以音乐家李叔同脍炙人口的歌曲《送别》为例,介绍了近现代以来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随着近年来“国风潮”、“国乐潮”的兴起,民族音乐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在经历了漫长的沉寂期后,中国民族音乐终于又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针对这些年“民族音乐为什么出圈了”这一话题,陈子烁以当下流行音乐中呈现出来的民族元素以及部分新民乐作品为例,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和讨论民族音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去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在他的启发和带动下,同学们发言踊跃,现场反应热烈。
在接下来的乐器及作品赏鉴环节,陈子烁向广大师生一一展示了讲桌上摆放的箜篌、中阮、竹笛等民族乐器,并对每一种乐器的功能和特点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演奏示范。最后,陈子烁分别用扬琴和花盆鼓演奏了《仙侠梦绮》、《水边的阿狄丽娜》、《鼓威》等音乐作品。杨琴的流畅婉转、花盆鼓的铿锵大气,传统乐器与流行乐曲的相互融合,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难忘的听觉盛宴。
本次讲座立足于民族音乐的深厚传统,兼具当代审美,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和演绎了民族音乐,让广大师生感受到了新民乐的独特魅力。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但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民族音乐以及民族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这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子烁介绍古代乐器

中国历代曲谱展示

学生提问

活动现场

陈子烁用扬琴演奏《仙侠梦绮》

陈子烁用花盆鼓演奏《鼓威》、弹奏中阮

集体合影
(摄影:陆广廷 邓伟炫 一审一校:刘琳 二审二校:钟曲 三审三校:万海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