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要闻

科技之种入土,振兴之果满枝——记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助力南丹化果村小学乡村教育写实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杨金荣 作者:朱菲菲 发布时间:2024-10-30 16:39:32 浏览量:

哇!快看呐,火星探测器真的动起来啦!”

一阵阵充满惊喜的呼喊声如同欢快的音符,从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化果村小学里传了出来,那声音中满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在校园里回荡着,似乎要冲破校园的束缚,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或许在未来,在那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计算机科学领域,他们将会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璀璨之星,为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增添绚丽的色彩。

科技之种入土

10 月 25 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在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潘慧妮和学院副院长吴涛的带领下,组成了一支充满爱心与热情的队伍。他们肩负着沉甸甸的少儿编程教具,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关怀,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经过近 5 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跨越了 336 公里的路程,终于来到了这所偏远的小学,他们的到来如同暖阳照进了这个小村庄,为20多个孩子带来了科技的曙光。

邹源忠为小学生讲授少儿编程课

在我院驻村第一书记邹源忠的协助下,他们为化果村小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少儿编程课。课堂上,邹书记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展示,将编程的基本概念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那形象生动的火星探测器在屏幕上按照编程设定的指令灵活行动,仿佛是有生命的小精灵,瞬间吸引了孩子们全部的注意力。原本略显羞涩的孩子们开始积极地参与互动,小小的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老师们带来的编程教具也发挥了大作用。那些五颜六色的积木块和小巧精致的传感器,在孩子们手中像是被赋予了魔力。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积木块拼接在一起,眼睛紧紧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小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当火星探测器真的如老师所描述的那般开始移动的时候,那一张张纯真的脸庞瞬间被惊喜的笑容填满。

“火星探测器”运行成功

这堂编程课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编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创新和探索的种子。课后,孩子们簇拥着老师,眼中满是对下一次编程课的期待。

随行的老师们看着这一切,脸上不自觉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邹书记说:“这次的编程课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大家,但只要能为孩子们带来希望和改变,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振兴之果满枝

随后,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化果村小学携手成立了 “曙光科技”教育基地。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高度重视此项合作,精心规划部署,计划每年将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前往化果村小学,为孩子们开展专业且有趣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化果村小学携手成立了 “曙光科技” 教育基地

返程的车已然启动,缓缓驶离化果村,但老师们的思绪却如同车窗外延绵起伏的山峦,久久未能平静,这一趟化果村小学之旅,给他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仍是乡村教育面临的瓶颈难题。乡村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枷锁的关键一环,是点亮乡村希望之光的星星之火。每一位老师都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为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摄影:朱菲菲、李源 一审一校:张凤鸣 二审二校:潘慧妮 三审三校: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