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区域服务深度融合,创新“三全育人”实践路径,11月11日,国际贸易学院组织40余名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等赴东兴市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此次研学以“国门党建铸魂、专业实践赋能”为主题,精准对接专业群人才培养需求,让师生在实地走访中感悟红色基因,在文化浸润中提升专业素养,在联动协作中拓宽实践路径。党建共建聚合力,校企携手育新人
国际贸易学院教工支部与广西东兴启迪之星孵化器有限公司党支部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正式搭建起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区域服务的合作桥梁。此次签约为深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赋能边疆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党建+专业+区域”育人模式迈出实质性步伐。

党建共建签约合影
师生一行来到东兴镇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座矗立在中越边境线上的“红色堡垒”,因诞生公园社区第一个党支部而承载着边疆党建红色记忆,既是基层治理的示范窗口,更是国贸师生感知“党建赋能边境贸易”的鲜活课堂。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师生参观“红色议事厅”“党员服务驿站”“边疆民族团结展示墙”“国门党建成果展区”,结合实物展品与历史照片,生动讲述党支部从成立之初到引领社区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服务中心在边境民生保障、民族团结互助、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师生直观感受到,基层党建不仅是守护边疆的“战斗堡垒”,更是边境贸易健康发展的“红色护航者”,进一步理解了“党建引领”对专业领域的定向赋能作用,真切体悟到“红贸”融合的实践内涵。

讲堂传薪火+侨批探初心,红色基因与专业素养同频共振
“桂香红贸”大讲堂现场,国际贸易学院党总支书记邓菲为师生带来专题分享。结合东兴作为边境口岸城市的特殊区位,邓菲从基层党组织建设、边境防控责任、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分享党员干部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鲜活故事,重点阐述“桂香红贸”党建品牌以党建为魂、专业为基、服务区域为要的育人内涵,强调专业人才在边境贸易、跨境服务、文化交流等领域的重要价值,鼓励师生将专业所学与国家需求、地方发展紧密结合,树立“扎根边疆、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现场师生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党建引领地方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邓菲书记专题分享现场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习合影
师生一行走进东兴侨批馆,探寻百年侨批文化中的赤子丹心与商业智慧。馆内泛黄的侨批信件、珍贵的历史照片、复原的汇兑场景,生动再现近代华侨华人跨境谋生、鸿雁传书、赡养家乡的奋斗历程。在侨批馆创始人的引导下,师生结合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知识,深入分析侨批所承载的金融汇兑、物流运输、文化传播等功能,探讨其在当代跨境贸易、文化交流中的时代价值。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让专业学习从课本走向现实,既加深了对专业内涵的理解,更感受汲取了华侨华人身上的家国赤忱与奋斗精神,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侨批馆创始人讲解现场

此次边境研学,是“桂香红贸”党建品牌赋能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既让师生在国门一线深化了专业认知、厚植了家国情怀,更探索出“党建引领定向、联动协作搭台、专业赋能边境、文化凝聚人心”的国贸专业育人新路径。通过行走的课堂,师生真切感受到“专业有用、边疆有需、青春有为”,进一步坚定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职业追求。接下来,国际贸易学院将持续擦亮“桂香红贸”党建品牌,紧跟广西沿边开放战略步伐,深化与东兴等边境地区的合作,搭建更多“边境实景实践平台”,聚焦边境贸易、跨境电商、民族团结等重点领域,培养更多兼具红色素养、专业技能、边疆情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职教动能,也为职业教育“党建+专业+区域服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图:莫璐 一审一校:陈敬萍 二审二校:邓海涛 三审三校: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