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数字艺术学院教工党支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在大学路校区自治区级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教基地,以数字艺术学院“红匠非遗沙龙”党建品牌为平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思政交流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梁芷铭,思政课教师代表20余人,数字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黄恒拾及专任教师党员代表10余人参加了活动。
数字艺术学院办公室主任谢娉婷引领参观。她首先详细介绍了基地的发展历程及建设情况,随后介绍了近年来学生依托职教基地,结合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所开展的作品创作情况。一件件充满创意,造型精美而又不乏实用性的民族文创作品,让老师们驻足观看,拍照留念。老师们对同学们的精巧构思纷纷表示称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观学生非遗文创作品
参观结束后,教师集中到701模型制作室,由数字艺术学院专任教师韦珩为思政教师们上了一堂名为《非遗文化小课堂——走近掐丝珐琅》的非遗实践体验课,展示中国传统工艺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体验课内容丰富精彩,现场人员认真聆听、专心操作,体验感十足。在指导教师与志愿者的帮助下,灵活的铜丝在党员们的手中勾勒出一幅幅别具特色、妙趣横生的作品。

韦珩现场讲解掐丝珐琅技艺

非遗手工技艺体验现场
为强化课程思政领域的互学互鉴,在非遗手工实践体验后,两学院教师围绕如何提升设计类专业和计算机课程的课程思政水平,如何打造课程特色和亮点开展了交流研讨。如何能够更好地找到思政切入点,如何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如何提升专任教师的思政意识等问题,成了大家交流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围绕课程思政的主要核心目标、方法论以及好的教学经验和做法,逐一进行解答,观点新颖,让参会的教师们受益良多。
最后双方还围绕党建“双创”工作的开展,党建品牌的提炼,推动党建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展开了交流。双方表示本次交流效果显著,收获颇丰,希望日后能够进一步合作,持续深化党建活动的内涵。

课程思政交流现场
“红匠非遗沙龙”是数字艺术学院党总支为推动党建+非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主要任务,落实党建促业务目标所打造的对外交流党建活动品牌。旨在通过非遗文化宣传及实践体验,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广大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交流平台。未来数字艺术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兄弟单位的合作,丰富活动的主题与内涵,强化教育与实践功能,为推动学院的党建“双创”与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黄恒拾 董三甲 一审一校:龚积霞 二审二校:黄恒拾 三审三校: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