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数字艺术学院2024年“红匠非遗沙龙”党建交流活动在大学路校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教基地举行。本次活动围绕广西传统非遗设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交流。广西艺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贺珊珊,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崔斌,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主管施锐善,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交流现场
沙龙开始前,贺珊珊、崔斌、施锐善一行在学院教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图书馆7楼的“非遗科普基地”。展示区陈列着学院在非遗文化设计应用与研究领域取得丰富的成果。几位专家对这些展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肯定。



参观非遗科普基地
在沙龙上,谢雨珍首先介绍了学院目前围绕传统非遗文化现代设计的教学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学院在保留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的同时,如何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既具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作品,而且深刻体现了学院在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传承方面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贡献。参会嘉宾对学院的数字化技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赞扬了学院在与企业合作方面所展现出的开放姿态与务实精神,以及学院师生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这些努力共同铸就了学院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一系列显著成就。
随后,各位教师也针对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贺珊珊表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能脱离市场实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其生命力在于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和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非遗文化若要保持其独特魅力并焕发新的活力,就必须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现代市场需求的契合点。

活动合影留念
“红匠非遗沙龙”作为学院党总支核心党建品牌,始终秉持党建引领的原则,致力于促进民族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深度交流。此次活动的圆满举行,不仅为学院的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极大地拓宽了传统非遗文化研究的视野边界。通过与广西顶尖文化研究团队的直接对接与深入交流,我们成功搭建起一座桥梁,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非遗文化研究层次的深化与提升,开辟了全新的路径与舞台。展望未来,在党建的坚强引领下,借助双方的携手并进与不懈努力,我校在非遗文化的探索与应用领域定将收获更加辉煌的成就。
(摄影:董三甲 一审一校:王文莉 二审二校:黄恒拾 三审三校:宁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