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推进2025年“广西三月三”全区民族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4月14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在大学路校区举办专题普法宣讲会。活动特邀广西警察学院司法应用学院团委书记莫明智及16名师生团队,围绕民族法治、校园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开展专项宣讲。人工智能学院团总支书记韦名富、辅导员及200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此次法治教育活动。
首先,广西警察学院司法应用学院盘嗣宝同学开展题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法治宣讲。他结合广西多民族聚居的特色,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并从学生的视角,与现场同学共同探讨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说:“青少年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同学们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学校学习,我们要打破偏见,拥抱差异,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民族习惯,用青春行动书写‘共同体’的大责任”。来自壮族、苗族、侗族的学生在会上积极分享了民族特色与风俗、家乡的民族团结故事,将法治理念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我是壮族学生,非常高兴大家可以通过广西三月三来深入了解我的民族特色,作为青年一代,我不仅要传承传统民俗,还要将法治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2023级计网专业陈同学说道。

民族团结宣讲现场
针对校园安全热点问题,广西警察学院司法应用学院学生团队通过真实案例、情景体验等形式,系统讲解关于校园霸凌的法律条款及应对策略。“遇到校园霸凌要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求助,同时保留证据。”主讲人结合真实案例,详细介绍“报告、记录、留存、求助”四步应对法,引导学生树立“零容忍”意识,勇敢对校园霸凌说“不”,强化法治观念。

反校园霸凌普法现场
“人工智能技术越发成熟,你能辨别和你视频通话的人是你的朋友吗?”莫明智老师结合新型网络诈骗方式、高校常见诈骗类型,采用短视频、真实案例揭露“兼职刷单”“虚假通话”“游戏代打”等网络诈骗套路。他通过在“助学金”这项校园工作中,可能引发的网络诈骗风险与现场同学进行互动问答。“诈骗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助学金发放失败作为诱饵,让我们把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泄露出去。”24大数据1班的李同学积极回答。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思考和分析,积极回答,现场气氛热烈。“这种形式的反诈更贴近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容易记”,2023级大数据专业的同学在互动问答环节后表示,活动增强了他们的防骗意识和辨别能力。

莫明智进行反诈宣传

学生参与互动问答
“本次活动将法治教育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既是对‘三月三’传统节日的创新传承,也是落实普法进校园的生动实践”,韦名富在活动结束总结时说道。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常态化,通过法治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邓凤莹 赖科富 一审一校:潘慧妮 二审二校:郑蕾 三审三校:宁琳)